訪問者:台灣古典音樂網專訪小組(簡稱 Q)
受訪者:小提琴家 簡祥峻(簡稱 簡)
曲目:貝多芬小提琴奏鳴曲 克羅采
Q:您認為目前台灣學生普遍最大的問題是什麼?
簡:台灣學生普遍學習時,對音樂本身幾乎沒有認識,一開始都是從樂器入手後在技巧上訓練。當然這是有必要的,但由於音樂欣賞本身的教育缺乏,未擁有音樂文化方面的薰陶,很多學生雖然擁有一定的演奏水準,但因為對音樂本身的熱情未必足夠,導致到某個程度很容易遇到瓶頸。
Q: 很多學生上台都會有緊張的問題,您有沒有什麼好的建議可以給大家呢?
簡:我自己本身算是上台不容易緊張的人,但有一些心得可以分享。小時候參加比賽演出的時候,是以一種上台表演給大家看的心態,本身表演慾也比較強,想讓大家聽到自己的東西,表演自然不會緊張,也比較輕鬆。長大後對音樂有較深入的想法後,表演時會沉思在要表演的曲目,投入在音樂中,使台上台下情緒連貫。雖然一點點小緊張是不可避免的,但並不影響表現,反而會讓表演加分。
Q: 您認為在德國受的音樂教育跟在台灣最大的不同之處是?
簡:德國在音樂態度上,相對較開放。學習上而言,學校中同學的程度大多都很好,但也有一部份的同學程度普通或不是那麼好,但他們的學習態度,尤其是歐洲的學生,在對音樂的興趣和對音樂的熱情,確實不是在台灣環境所看得到的。當我念完第一個學位後,我發現我同學們進度的幅度相當大,很多人技術層面上的程度一開始在台灣看來並不算合格,但他們對音樂的態度非常好,很熱情很喜歡,所以會繼續努力,從而更廣泛的吸收音樂各方面的知識。
另外當時在每一個不同的班上,每學期會有2-3次的音樂會,大家都有演出的機會,可以利用這個機會表演給觀眾看,學習上台的經驗,吸收別人的優點,瞭解別人的程度,而台灣多是競爭性的比賽,缺乏互相學習觀摩的機會。
而學校附近也擁有很多演出的機會,除了學校以外,還有很多場地可以自己申請,就算在社區式的小場地演出,也會有民眾相邀進場觀看,是很支持學生的環境及人文表現。
德國對音色方面也很注重,因和文化語言方面有很密且的關係,比方處理句子,從日常生活中情景與曲子內容結合。在德國人來說,音樂不只是音樂,還與生活有相當密切的關係。因此,德國學生對音樂的熱情與努力,這方面的態度是讓我覺得台灣應該好好學習和思考的地方。
Q: 您認為室內樂對您最大的幫助是什麼?
簡:最有趣的地方是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與溝通,可以發現不同的性格,而性格往往又與他們表現出的音樂風格息息相關,不同的音樂風格和性格相輔之下,你會在不知不覺中得到音樂啟發的機會,很有趣,就像腦力激盪。一群人在一起,看法不同該如何得到平衡或說服別人,尤其像弦樂四重奏,對於選手四個人都很有幫助,不論是藉由模仿或學習,這是在個人獨奏方面比較難得到的幫助,因為獨奏往往是一個人練習,頂多加上鋼琴,但屬性跟鋼琴區分不同,小提琴是比較旋律性的樂器,鋼琴則屬於敲擊性的樂器,而弦樂器大家都一樣是使用四條弦在演奏,更可以讓彼此得到很大的提升。
Q: 可否談談幾位讓您受益很多的老師?
簡:其實從小到大,每一位老師對我在不同階段都有相當大的幫助,目前讓我受益最多的是在德國埃森福克旺音樂學院 (Essen FolkwangHochschule)的VesselinParaschkevov教授,他對我的幫助在於思想上。老師本身是一個非常有愛心及耐心的人,對我在音樂想法上的幫助是最多的,教了很多處理音樂的想法,常常將同樣的概念用不同的方式去解釋,可能是哲學方面,也可能是以說故事的方法詮釋,一直不斷重複教導,直到認為你完全吸收為止。其實有時候你很單純的從基礎層面去切入學習,如技巧,幫助很有限,到最後大部分其實是很觀念性的東西,老師就是在教我們這些。他把小提琴跟人生做結合,從人生當中的經驗告訴你,怎麼去做身體上的放鬆,或是一個句子一個東西…。很難具體的形容,以上大概就是我的感受。
除了在觀念跟音樂概念上的幫助及如何處理音樂之外,還有就是音色,在他身上學到如何讓音色更有穿透力,尤其是在大的舞台上,什麼樣的舞台用什麼樣的音色表現,才可以讓台下的聽眾能真實的接受到你內心的想法,在這方面受益良多,尤其是在處理音樂的鬆緊度,或處理一個長的句子,用什麼樣的方法讓一首曲子聽起來不會斷斷續續或銜接不上,使張力無法持續下去,老師讓我學會如何抓住聽眾的耳朵而不分心。
Q: 您如何讓自己可以持續進步?
簡 :持續的練習必不可免,而對於現階段的我而言,比較迫切的是快速增加曲目。在之前的階段我會比較專注在幾首曲子上,好好的練習,直到很深入、很熟練、很專精的程。但現在就是希望藉由接觸不同樂派,不同風格的曲子,除了認識音樂之外,也藉由這樣的方法得到技術上的提升,以持續進步。除了快速增加曲目之外,再來就是對於音樂的深入與瞭解,除了個別曲目處理方面,也必須去瞭解這首曲子的作曲家,在不同階段及不同時期的作品所呈現出的風格,和他的背景故事、生活環境,藉由了解他不同風格的曲目及他所處時代背景的環境,瞭解他的思想,可以增加自己對一首曲子詮釋方面的深度,而不只是音樂個別東西上的進步。
Q: 怎麼會想要到保加利亞參加比賽呢?
簡:其實當時是一個突然的機會,這是因為我之前德國的教授VesselinParaschkevov是保加利亞人,然後他以前的老師在保加利亞有舉辦Emil Kamilarov比賽,然後教授告知這個消息,問我有沒有興趣參加。
Q: 可否談談哪個特別演出的經驗?
簡:在今年二月,有收到保加利亞Sofia Philharmonic邀請的演出,對我來說是一個很寶貴的經驗,可以跟一個國家的首都樂團協奏。表演的地方是他們首都最好的音樂廳,擁有一百多年的歷史,一進去就可以感受到音樂廳歷史的痕跡,場地雖然不算太大,但卻很精緻,該有的都不缺,也配有管風琴。在音響方面,音樂廳的音響非常好,有回音卻又不分散,反而加乘樂音的演奏品質。
還有跟樂團演奏是一個很寶貴的經驗,可以學習到怎樣跟樂團協奏,用什麼方式才可以在一群人協奏當中戰勝他們,讓聽眾聽到一個獨奏家該有的音色,這是一個很珍貴的演出經驗,也是一個很好的學習機會。且其實跟樂團的演奏沒有什麼彩排時間,僅一次彩排後就上台了,所以要在很短時間內,馬上抓到樂團的個性,與他們好好融合,及培養與指揮的默契,這樣的經驗對於我來說非常特別。
2014.08 台北